中国建筑人才网首页 > 资讯 > 二级建造师 > 正文

2024年二建公路工程模拟考试一

点击数:629 发布时间:2024-12-09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2024年二建公路工程模拟考试一

2024年二建公路工程模拟考试一

1.长度大于的隧道应设置照明设施。
A.50 m
B.100 m
C.150 m
D.200 m
B。本题考核的是隧道附属设施的设置条件《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照明设计
应综合考虑环境条件、交通情况、土建结构设计、供电条件、建设与运营成本等原因;长度大于100 m的隧道应设置照明;隧道照明灯具的防护等级应高于IP65。
2.隧道监控量测中,是必测的项目是。
A.围岩体内位移
B.钢支撑内力及外力
C.拱顶下沉
D.围岩弹性波
C。本题考核的是隧道量测内容与办法。必测项目包含:地质和支护情况察看、周围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
3.根据相互之间的距离,隧道可分为。
A.长隧道
B.连拱隧道
C.单洞分层隧道
D.小净距隧道
E.离别式隧道
BDE。本题考核的是公路隧道工程的分类。根据长度分为专长隧道:L>300 m,长隧道:3000≥L≥1000 m,中隧道:1000>L>500 m,短隧道:L≤500 m;按隧道间的距离分为 连拱、小净距和离别式隧道。 1.公路隧道明洞顶的填土厚度应不小于m。
A. 1.0
B.2.0
C.3.0
D.4.0
B。本题考查的内容为隧道施工中对明洞的填土需要。明洞顶设计填土厚度,应依据山坡病害的状况,预计明洞顶可能出现的坍塌量及以后明洞所要起有哪些用途来确定。公路 隧道明洞填土不小于2.0m。
2.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收敛计是用来量测。
A.拱顶下沉
B.地表下沉
C.围岩体内位移
D.围岩周围位移
D。本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为复合式衬砌隧道现场监控项目及测量办法。其中收敛计用来测量周围位移。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用来测量拱顶下沉,围岩体内位移的测量工具是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地表下沉的测量工具为水平仪、水准尺。
3.公路隧道根据长度可划分为。
A.专长隧道
B.长隧道
C.中隧道
D.短隧道
E.特短隧道
ABCD。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公路隧道的分类。公路隧道根据长度分为专长隧道:L >300 m;长隧道:3 000≥L≥1 000 m;隧道:l 000>L>500 m;短隧道:L≤500 m故应选择 ABCD。
4.山岭隧道浅埋段施工中,严禁使用施工办法是。
A.全断面开挖法
B.单侧壁导坑法
C.多台阶开挖法
D.双侧壁导坑法
A。本题考核的是山岭隧道的施工技术需要。山岭隧道浅埋段施工应依据地质条
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与保障施工安全等原因选择开挖办法和支护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依据围岩及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使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使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使用全断面法开挖。
5.隧道施工办法有。
A.新奥法
B.盾构法
C.移动模架法
D.整体现浇法
E.传统矿山法
ABE。本题考核的是隧道施工办法。隧道施工办法包含:新奥法:传统的矿山法;隧道掘进机法;盾构法;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地下连续墙。

场景 国内南方某两车道隧道呈南北向展布,隧道埋深为80 m;隧道全长470 m隧道进出口段的围岩为较软岩,岩体破碎,且BQ值<250。隧道洞口覆盖层较薄,有坍方、落石等危害,且有较大的偏压。隧道施工地段无有害气体。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之后,及时施作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施作第二次衬砌。
依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所处地方划分,本隧道是隧道。
A.软土
B.浅埋
C.瓦斯
D.岩石
D。修建在岩层中的称为岩石隧道,修建在土层中的称为软土隧道;岩石隧道修建在山体中的较多,故又称山岭隧道,软土隧道常常修建在水底和城市,故称为水底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
2.本隧道所使用的施工办法为。
A.掘进机法
B.新奥法
C.盖挖法
D.盾构法
B。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办法的简称,是使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办法。
3.洞口围岩为级。
A.Ⅱ
B.Ⅲ
C.Ⅳ
D.V
D。V级围岩的主要定性特点为: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极 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4.隧道进出口处宜设置。
A.涵洞
B.通道
C.明洞
D.暗洞
C。洞顶覆盖层较薄,很难用暗挖法建隧道时,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受坍方、落石、 泥石流、雪害等风险时,道路之间或道路与铁路之间形成立体交叉,但又不适合做立交桥时,一般应设置明洞。
5.按隧道长度划分,本隧道是隧道。
A.专长
B.长
C.中
D.短
D.

中国建筑人才网是目前国内线上教育服务平台之一,一直以教育产品品质、用户体验为使命,不断创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打造独家精品课程内容,倾力打造易用、实用型学习平台,传递知识与梦想。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建筑人才网(https://www.ermaue.com/)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中国建筑人才网(https://www.ermaue.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